价值投资的价值


本文选自《投资大家马丁·惠特曼》,马丁·惠特曼  著



了解你所拥有的一切。

显然的,价值投资未必适用于每个人。除了风险套利将在相对明确的期间内,存在相对明确的发展之外,价值投资并不适用于那些尝试预测股票或商品短期行情或价格走势的人。价值投资也不适用于非套利性的放空者、股票市场技术分析者,以及那些涉及金融学术、基金管理的专业人员,其工作或报酬取决于某特定指数的表现。

虽说如此,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不论他们是私有企业经营者、控制型投资人或小额投资人,只要追求财富的长期累积,可能实际上就采用了价值投资的基本观念(例如:私有企业经营者与控制型投资人),或比较适合采用价值投资(例如:长期被动型基金)。

价值投资的优点很多。就分析技巧来说,价值投资往往较其他方法单纯:价值投资人只是单纯分析企业的根本价值,以及企业的可能动态发展。反之,如果采用其他技巧的话,分析师尝试判断证券的合理交易价格,价值投资还是必要的前提程序。有了价值投资分析的基本资料之后,接着进行一系列与企业根本价值无关的程序,包括:短期盈余预测、股利预测、整体行情预测、特定指数预测、技术图形考量、内线买卖、机构投资人买卖、经纪商/交易商意见或建议等。对于价值投资人来说,这些市场考量都是一些多余的分析包袱,很多程序——例如:预测整体行情走势或判断投资人心理——都不可能达成具有意义的结论。本书作者的看法当然也是如此。

对于那些不能取得发起人特殊报酬,但累积可观财富的小额投资人来说,价值投资或许是他们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凡是通过价值投资准则取得的普通股,投资人通常都可以安心持有。因为这些企业拥有高品质的资源(例如:资产负债表上的充裕现金,或看起来无懈可击的经销权),它们拥有资金可供——如果妥善管理的话——扩张,再融资,分派大量现金给股东,购并其他公司,或按照溢价被其他公司购并,

其中最重要者,得以安然度过经济循环的起伏。
价值投资适合采用平衡的方法,后者是控制型投资的精义所在。可是,关于普通股的价值评估,华尔街几乎没有什么平衡可言。金融界传统上独重未来的流量——盈余流量或现金流量——因此忽略资产负债表的相关因素。至于控制型投资人或私有企业经营者,只有当他们想利用金融证券传统分析或金融学术见解时,才会采纳这种独重未来流量的立场。由于价值投资属于主流,价值投资人更能够了解各种金融现象,包括:亚洲金融危机与前苏联的经济崩解。

价值投资是一个竞争程度较缓和的舞台。金融圈内有数以千计的专业分析师,他们专心预测近期的展望,彼此都希望自己的预测精确程度超过对方。价值投资人可以摆脱这种无谓的纠缠,安然执行买进—持有的策略。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目标是赚取令人满意的长期报酬,并不要求投资绩效稳定或持续超越同僚。价值投资虽然重视投资绩效,但其重要性绝非100%。价值投资人通常忽略个别证券的市场风险,却相当重视整体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如果投资组合的整体绩效在一段期间内——例如一年——表现都不理想,价值投资人恐怕就必须承认相关的基本分析发生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价值分析师或许应该被革职,重新检讨他的分析结论。

价值投资人不由绝对角度思考。他们知道,没有所谓完美的投资。对于任何特定的投资案件,他们尝试盘算其中的缺失,只要这些缺失不足以破坏投资可行性,那就值得考虑。至于价值投资人考虑的机会,经常出现的缺失包括:
·近期展望普遍不佳。
·证券所属产业的景气状况萧条,一般投资人都不愿介入。
·管理层的态度通常较保守。
·由持续经营角度上看起来具有吸引力的对象,在资源转换上看起来或许不具吸引力,例如:履约贷款投资组合。
·过去理想的市场绩效,可能意味着目前缺乏投资价值。
·强劲的成长趋势,往往代表偏低的平均盈余。
·成长潜能的最佳证据,未必存在于过去的成长记录中,而通常反映在企业资源的素质内,包括对于管理层的主观评鉴,以及目前经营状况极差而未来表现可能显著提升的预测上。
·大量的资源——换言之,账面价值所反映的数额——可能意味着较高的获利潜能,但也可能意味着较高的营销费用。

相对上来说,价值投资人比较不容易遭遇大灾难。原因:

第一,相对于成长型投资人,价值投资人比较不容易成为诈欺的对象。第二,价值投资人比较不容易成为信用过度扩张的受害者,如同1998年发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案例,而且价值投资人也比较不会成为第二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后者的所有相关判断都集中在定量(quantitative)技术因素,完全没有受到定性(qualitative)分析的平衡。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投资人对于相关因素的了解程度超过市场,这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假设之一。市场被本杰明·格雷厄姆拟人化,但这个“人”不是一位非常睿智的人,而是一位持续就股票提出买卖报价的非理性“市场大人”。笔者本人实在不能同意这点。如果投资人想要晚上能够安眠,希望能够避免庸人自扰(换言之,烦恼的对象不是证券市场本身的因素,而是凯恩斯所谓的“关于一般看法的一般看法”),投资人对于相关因素的了解程度也必须超过市场。
至于主管机构,管理重点究竟应该放在价值投资原理之上,或是华尔街所强调的定期盈余真实报表,这点也颇令人困扰。问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管理当局必须同时维持市场的交易秩序,并提供充分而透明的资讯。为了维持每天的市场交易秩序,使其不受人为操纵,数字究竟是多少(尤其是盈余数据)显得特别重要。可是,为了提供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资讯,数字——所有数字——的涵义变得非常重要。

证管会(SEC)所强调的似乎是数字本身,而不是数字的涵义。1998年11月,证管会对于太阳信托银行(Sun Trust Banks,Inc)施加压力,要求它调降坏账损失准备1亿美元,然后调升盈余水准。SEC认为,太阳信托银行对于坏账损失的看法过分保守,以至于盈余不能精确反映实际情况。就价值投资来说,太阳银行所采取的坏账损失政策,基本上是反映管理层对于某种完全不能预期之活动——坏账损失的未来可能情况——的保守立场。
……
作为一位成功的小额投资人,你没有必要亲身介入投机市场。深入了解相关的企业与它们所发行的证券,对于价格保持敏感,这应该就够了。关于最后的分析,多想一些商业市场(Main Street),少想一些金融市场(Wall Street)。